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论文:微课程推动幼儿在自然中发现、探索、表达 ——以微课程“生病的小羊”为例

发布者:许晔昕发布时间:2021-03-04 18:35:10阅读(2837评论(0

微课程推动幼儿在自然中发现、探索、表达

——以微课程“生病的小羊”为例

摘要:为了推动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自主发现、探索表达的能力,以生活教育为理念,从偶发事件出发,抓住幼儿的探索需要,在实践中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共同生成班本化的探究性微课程活动内容,在生活实践中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让教育回归生活本真。

关键字:生活教育、发现探索、自然、微课程

 

我园是一所乡村幼儿园,户外场地中的种植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合适的空间场地,都是幼儿发现、探索、表达的课程机会。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我们班幼儿与种植园中的小羊相互陪伴成长的过程也让幼儿懂得善待生命、爱护动物。教师幼儿的发现和兴趣点作为基础,及时抓住偶发事件中的教育契机引发出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探究性课程内容幼儿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让幼儿教师的支持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意外生病引发幼儿共情思考

某天下午,辰辰从二楼教室窗口看到种植园里保安叔叔正在抬羊,他赶紧呼叫其他小伙伴“你们快来看,小羊要走了。”孩子们纷纷跑到窗台边着急的往下看,“保安叔叔要把小羊带去哪里啊?”“是不是要把小羊卖掉?”“不可以,小羊是我们的!”孩子们有的紧张、有的生气,恨不得马上冲下去守护住小羊。在征求老师同意后,孩子们派代表下楼询问后勤园长得知小羊生病了,保安叔叔要带它看病,这下孩子们更加着急了,“小羊怎么会生病的?”“小羊生病了我们怎么办?”“我不会照顾生病的小羊啊!”孩子们时不时去窗口望一望、看一看小羊有没有回来不久后勤园长发来了小羊打针 的照片,说明小羊是拉肚子,配好药就会回来。收到消息孩子们放心的同时激烈的猜测起了小羊拉肚子的原因。围绕猜测我引导他们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到各组倾听孩子的想法,并帮助他们在绘画旁标注上文字。这样的形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留给老师更多的时间了解孩子。在猜测绘画时,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平时了解到的常识,猜想了很多小羊生病的原因。“可能是之前下雪很冷所以小羊生病了。”“可能是风吹的很大很大,保安叔叔没有给小羊把帘子拉上,小羊感冒了。”“会不会是小羊吃了有水的胡萝卜,菜上有虫子,所以拉肚子了。”“下雨,一直下雨,小羊没有躲在屋子里,淋雨了。”

这次意外引发了孩子的共情,对小羊的生病原因的思考,和日常喂食、散步看看不同,他们由发现到疑问到自主去寻找答案,在问题中自由的集聚一起讨论,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结合自身经验和日常观察,去探究意外生病背后的原因,对小羊的养护之情更加浓烈。

二、偶发事件推动教师提升理念

陶行知曾说过: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羊咩咩对我们班孩子来说是独特的存在,从她来到幼儿园开始,每天散步、种植园活动时孩子们都会去给小羊喂食,他们像小主人一样饲养着咩咩。

1.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体教育的作用

在羊棚的旁边有食堂的叔叔阿姨每天拿过来的蔬菜,还有后勤老师给小羊晒的草,孩子们会拿了给小羊喂,有一天萱萱提出想从家里给小羊带食物过来,引起了孩子们的争论。“老师已经给小羊准备了食物,小羊够吃的。”“万一你带的食物小羊不喜欢吃怎么办呢?”“食堂叔叔阿姨准备的小羊吃,我们的带的小羊不会吃的。”“试试看不就知道了,我们家旁边就有草,我明天带点过来。”基于讨论幼儿分成了两组,一组想要从家里带食物给小羊吃,一组认为现有的食物小羊已经够吃了没必要带,于是我与两队幼儿分别进行谈话交流,请他们分开实践,一组调查记录现有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组带食物自己去验证小羊是否吃。第二天,昕昕第一个来到班级,她带来了许多草“这些都是我昨天放学和奶奶去采的,奶奶说小羊会喜欢吃的。”“这个草我家旁边田里也有,我看见过的。”“我们快点去给小羊吃吧,看它喜不喜欢这个草。”“快看,小羊喜欢吃我带的草。”“我们把小羊喜欢吃的都画下来,像小羊的菜谱。”回到教室,两组幼儿进行了交流,他们决定合作制作小羊的菜谱,孩子们把幼儿园给小羊准备的食物如青菜、胡萝卜,还有自己带的小羊肯吃的食物画了下来,让老师用回形针制成小本子,小羊喜欢的菜谱就这样在孩子们的探索中产生了。

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了孩子们良好的协商能力,他们能在发生意见分歧时,了解同伴的想法,能倾听和接受并说出自己的观点;发现了孩子们积极的探索能力,他们能在研究小羊愿意吃的食物时,采用验证得出结论并记录的探索方法。在实践中两组幼儿相互讨论、合作、探索,通过喂食的活动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体验自我探索的快乐。

2.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每天抽空去看看、陪伴小羊是孩子们的习惯,他们趴在羊棚外面看着小羊,一边笑一边和同伴聊着。小羊看到孩子们来了,用头蹭蹭,伸出舌头舔一舔。这时,朵朵大声说:“我想去遛羊。”“怎么遛啊?放出去会跑掉的。”小雅疑惑的问道。“用绳子拴住,像遛狗一样。”瑞瑞回答。“老师,可以吗?”孩子们纷纷看向我,眼神里充满了期盼。对于这个问题,我感到很紧张把羊放出来自己也有些害怕,“我们去找后勤园长帮忙吧。”于是后勤老师帮助我们用绳拴住小羊的脖子,这样就可以牵着它散步了。孩子们牵着小羊在幼儿园里散步,陪着它寻找美味的鲜草,看着它自由的玩耍。“看!小羊还会爬树啊!”“它是不是想要吃树上的叶子,我们帮它采吧。”“我要抱抱它,摸摸它,它会喜欢我的。”孩子们对小羊充满了爱,他们滔滔不绝的说着和小羊的互动。美工区里,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画下和小羊的故事,老师帮助记录着他们和小羊说的话,共同制作一本小羊日记。在照顾、陪伴小羊的过程中,孩子们萌发了亲近自然、关爱动物的感情。

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作为青年教师我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和能力存在不足之处,就这要求我不断反思自我、改变自我、挑战自我,在看待课程时要真正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活性论专业,做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的发现者和促进者,让生活、自然中灵动的细节成为幼儿智慧的音符

三、在实践中观察幼儿支持探索

小羊生病后的第二天早上孩子们迫不及待的要去探望小羊,发现小羊没有吃地上的食物,孩子们着急了,拿着草去喂“多吃点才会好。”可小羊还是不吃,这时有阿姨走了过来,告诉我们她们是来给小羊喂药的,一个阿姨捏住小羊的嘴巴,另一个阿姨喂。“这个药会不会很苦”“吃了药小羊就会好了吗?”于是我追问:那我们要怎样照顾生病的小羊呢?孩子们开始了新一轮思考,他们对小羊的照顾责任感油然而生,于是围绕小羊新的探索也由此展开。

1.幼儿观察小羊自愈,支持探索从人为治疗到自然治愈

基于幼儿的照顾之情,幼儿主动商量按照小组顺序每天定组定时去看望小羊,给小羊喂药,再回来由组长向集体转述小羊的情况。某天上午孩子发现小羊绕着草坪不停的走动,草坪上的各种草都去尝一尝又不继续吃走掉了,直到停在了玻璃箱旁边的一小株植物开始慢慢的吃草,孩子们好奇的问道“为什么小羊吃这个草?”“其它草它都不吃。”“这是什么草啊?”教师也不知道马上借助工具“形色”APP查找,为孩子的发现提供科学支撑,鉴定了解到这种植物叫做“苦苣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是一种草药。回到班级该组孩子马上把发现告诉大家,孩子们开始分析为什么小羊要找这种草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进行了分享和讨论。“我们早上看到小羊找草药吃,那个草叫苦苣菜,是草药。”“我知道什么是草药,蒲公英也是草药,可以的解毒的,我阿婆说的。”“我生病的时候妈妈会给我吃板蓝根,那个苦的也是草药做的。”“我去药店闻到过草药,很难闻。”“是不是小羊自己吃了草药就会好了?”“小动物可以自己治病的。”

在这样的交流讨论中呈现了孩子们经验的传递、想法的互动,衍生对自然界中草药、动物自愈的好奇,为幼儿有目的地进行研究作准备,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教师也抓住教育契机,把握自主学习的可能,遵循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于是孩子们回家后自发利用图书、网络、家长,了解各种清热解毒的草药,在认一认、画一画的过程中体验调查发现的快乐。有的孩子还在家长的陪伴下寻找草药带来幼儿园给小羊吃,希望小羊早日康复,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2.幼儿观察小羊起居支持探索亲手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经历了小羊生病,病后照顾的事件后,一天午后,孩子们惊奇的发现幼儿园门口出现了一间小房子,大家好奇的围绕房子周围看着。“这是哪里来的房子啊?要做什么用啊?”“是不是给我们做游戏玩的。”“会不会是给小羊的新家,它的棚太旧了。”“肯定是的,羊棚里都是小羊黑黑、圆圆的大便,太臭太脏了,这个新家比较干净。”孩子们纷纷认定小房子就是小羊的新家,迫不及待想让小羊来试试新家,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去羊棚里把小羊牵了出来带到小房子前,可是小羊徘徊来徘徊去,始终没有走进房子里面。“小羊怎么不肯进去啊?它好像不喜欢这个新家。”“我知道了,这个门太小了,小羊很高它进不去的,你们看小羊比门高呢。”“我们在房子里铺上很多很多的草,这样小羊就会进去了。”“这个新房子还不够漂亮,小羊不喜欢,我觉得我们可以装饰一下。”就在孩子们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保安叔叔来搬房子了,孩子激动的问“叔叔你们要把小羊的房子搬到哪里去?”保安叔叔奇怪的看着我们,回答道“这不是小羊的房子,这是给新出生的兔宝宝准备的屋子,防止它们冻死。”孩子们失落的叹气,白高兴了一场,我们只好把小羊又牵回到了羊棚,看着脏兮兮的羊棚,骏骏提议道“虽然小羊没有新家,但我们可以把羊棚打扫干净,这样小羊也会很开心的。”说做就做,孩子们商量分工,动起手来,有的负责用扫把打扫清理羊棚地面的粪球,有的负责用水管冲洗地面,有的负责整理放食物的仓库。不一会,小羊的羊棚就打扫干净了,等太阳把地上的水晒干小羊就可以舒服的躺下来了。放学前孩子们再来看时,小羊已经安静的躺在羊棚里晒太阳,大家收获着劳动的喜悦,为给小羊带来舒适的居住环境感到自豪。

四、跟随幼儿兴趣生成课程内容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市级上兴趣只不过是对于可能发生的经验的种种态度;它们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东西;它们的价值在于它们所提供的那种力量,而不是它们所表现的那种成就。”我们应把幼儿的兴趣看作是推动幼儿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力量,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面对孩子们的疑问,教师要及时分析和处理,捕捉问题中可操作、可实践、可探究的内容,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生成有价值、有意义的课程内容。

在本次探究性学习活动(微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关注到了小羊这个鲜活的、丰富多彩的自然课程资源,因此在幼儿发现小羊被带走时,我并没有忽略孩子的疑问,而是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小羊生病的情况,萌发了孩子照顾小羊的积极情感。同时在后续开展中聚焦孩子的多感官参与,开展了多样性的探究活动,并及时制作微课程展板,将孩子的探究过程梳理展示,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故事中,小羊的探究之旅并没有就此结束,“小羊一个人会不会很孤单?”“兔妈妈可以生宝宝,小羊会不会生宝宝?”等问题孩子们还在继续提出,对小羊关注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之后孩子利用周末自发收集相关资料,在来园活动时与同伴、老师分享,一颗颗爱探索的心不停的跳动着。作为教师要解放幼儿,保证其有充足且富有弹性的探究时间,不随意打扰幼儿,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让幼儿充分享用大自然的财富,以引发幼儿有意义的探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江苏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 朱海栗,陶行知生活课程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

[3] 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4.19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