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网络培训心得之“迷思”篇

发布者:徐燕发布时间:2020-03-29 13:04:14阅读(2037评论(0

太仓市璜泾镇鹿河小学    钱丽昕

通过这几次培训使我深深体会到,以往的数学教学是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将知识在“数学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思考,使我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小学的数学教学能给孩子的一生留下些什么呢?知识?能力?由此我联想到了章勤琼教授在讲座中做的一张PPT关于“保留概念”“迷思”等概念让我大开眼界。其中提到对学生迷思(Misconception)的分析:聚类VS个别。对于我来说,学生对角的认识的迷思则是今天晚上最值得思考的地方。

事实上,角的概念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材中是这样定义角的。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角的两边。学生对角认识最大的迷思是角的两边是射线还是线段。事实上不但是学生,就连老师或者普通成年人都有这种迷思。在群里就有老师问,角的两边之间的部分属不属于角。对于学生来生更会有如此迷思。就角的定义来说,角只有顶点与边这两种要素,并不含有区域的意味。但直观上,人对于角的认识是基于顶点、两边以及两边之间的区域的。其实角的两边不是线段,是射线。把射线记忆成线段,于是两条线段之间的区域也被随之固定下来,便默默的成为了角的一部分,并且是承载着最大记忆存量的主体部分。之所以有这样的记忆误区是有现实依据与先入为主记忆的。比如,我们会拿着三角板指着某个角说,这就是一个角,指着另一个角说,这也是一个角。正是因为,教师与学生都是以静态的思维来认识与理解角的概念与形象,所以两边之间的部分便顺理成章的成为理解角的载体,当然也就第一印象的成为了辨别角的大小的第一依据了。

只有当我们充分认识到两边是射线,利用动态的思维来理解与记忆角,那么两边之间的部分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区域,当然也就无所谓大或者小了。如此一来也就无法担负衡量角的大小的重任了。总的来说,教师只有“活着教”,才能“教得活”。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