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张晓航读书心得6:学生视野中的小学数学问题研究读后感

发布者:张晓航发布时间:2021-10-11 16:28:20阅读(3543评论(0

国庆假期期间,有幸拜读了贲友林老师的《学生视野中的小学数学——问题研究》一书。本书从学生的视角提出了一些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自己的学生也曾经问过我,当时因为涉及到中学的或者课外的知识,就只是草草地回答学生,如今看了这本书,令我茅塞顿开。以下是本人的一些体会:
    一、以史为鉴,探寻知识的本源

数学教学关注的重点不应该只是是形式化的演绎和数学思维的训练,也需要注重数学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书中提到一些问题:“为什么计时要用六十进制”,通常情况下一些单位的换算往往都是十进制的。同样的“为什么大月,小月的排列是无序没有规律的,有规律不是更好记吗”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往往都可以追溯其历史,这些知识也都是历史演变所保留下来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以故事或历史讲述的形式,适当把这部分知识与课堂所授内容交叉融合,能够帮助学生从前辈的研究历程中得到启迪,从而激发自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他们在积极探索数学知识。

二、数形结合,清除知识的盲点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用联系的观点,根据数的结构特征,构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图形,并利用图形的性质和规律,解决“数”的问题;或将图形的部分信息或全部信息转换成“数”的信息,弱化或消除“形”的推理,从而将“形”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来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也被广泛运用,比如“乘法分配律”。而在本书中,出现了一个在教学运算律时极其容易出错的知识盲点,究竟是否存在除法分配律呢,(a+b)÷c=a÷c+b÷c,但其实还是可以转化成乘法,即(a+b)×=a×+b×,还是乘法分配律,反之,c÷(a+b)≠c÷a+c÷b,所以是不存在除法分配律的,但如果只是仅仅这样讲给学生听,显然不够直观,因此在教学时,将乘法分配律的数学结合思想进行迁移,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是否存在除法分配律(如图)。

三、关注问题,提升学生的素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会问一些很细节性的,需要用数学知识解答的问题。比如“书中提到的“为什么银行卡要用六位密码”“制表日期是用今天的日期吗”等等,笔者也曾碰到学生问“人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作为教师不能敷衍学生,既然学生提出了,就应该认真去回答他们。史宁中教授说过,我们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因此作为一线工作者,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正确引导他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