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例谈

发布者:王永发布时间:2023-10-13 13:24:12阅读(1203评论(0


一、“学习任务群”VS“教学任务群”

2022版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发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新课标为什么不把这个概念叫做“教学任务群”?两个概念的这一字之差带来的本质区别?

二者的不同就在于目标与素养的区别。教学任务群,主体还是教师,教师的教学仍然是主导;而学习任务群,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学才是主导。读懂课标关于“学习任务群”的这一点内涵之后,再来看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表述:

1.概念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新课标P19)

从这段概念中,我们能够梳理出学习任务群的构成要点有:

第一,学习主题的统摄;以单篇课文为单位,设计学习任务群,即要有一个学习主题统领这一篇课文;如果是以一个单元为单位,设计学习任务群,那么学习主题要统领全单元。

第二,学习情境的创设;确定了学习主题以后,要创设学习的情境。一课一情境,哪怕是以单元为单位的整体设计,也是一课一情境。情境的创设,要点是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有真实的情境,才有这个任务群的核心任务,只有真实的情境,才能够实现任务群的实践性。

第三,语文实践活动。围绕核心任务,设计一个个学习小任务,这就组成了学习任务群。这一个一个的小的学习任务,就是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学生开展语文实践的平台。语文实践活动的类型包括:听说读写,思辨、评价、鉴赏、创造……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指向的是语文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因此,我们再次审视“学习任务群”和“教学任务群”,二者的根本区别是目标与素养的区别。教学任务群,核心是老师的教,所以,以往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表述为“教学目标”;而学习任务群,核心是学生的学,所以课堂学习的目标表述为“素养目标”。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定位

按照整合程度提升,“学习任务群”分为三类六个任务群: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小学阶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童话、诗歌、散文、小说、革命历史题裁的课文等等,都归属于这一学习任务群。而正因为这一任务群教学内容的多样性,造成这一学习任务群在设计与实施方面有较大的困难,突出表现在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目标把握的不准确、任务群的情境创设和活动设计和科学性方面。

课程标准关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定位的表述为: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语言文字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和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新课标P26)

课标的这段表述,很明确地提示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三点目标:在审美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在审美实践中提升审美品位;通过创作文学作品实现审美创造。实现前两点目标的方式,就是任务群名称中的“文学阅读”;实现第三点目标的方式,就是任务群名称中的“创意表达”。

三、“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例谈

厘清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定位后,我们紧扣这样的目标指向,探索“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策略,设计的过程中,利用好以下几种抓手,可以准确而快速地把握任务群设计的要领。

(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领

1.以学生精神成长为指向确定学习主题

学习任务群需要的学习主题的引领,而学习主题的制定,需要紧扣“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定位。这一学习任务群最终的目标指向学生审美品位的提升,在一定的程度上,学生审美品位的提升,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所以,课程标准为这一学习任务群制订的学习主题多半都指向学生的精神成长,如:爱与责任、英雄赞歌、珍爱自然、饮水思源等等

2.以学生真实生活为基础设计情境任务

这是学习任务群设计最重要的一步,同时也是最难的一步。

这一步设计的重要性表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都将在情境中开展,所以,这学习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的,必须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情境;而这一步设计的难点在于,在真实的情境中,有本任务群的核心任务,这个学习任务必须要能够整合语文实践活动,包括听说读写、欣赏、评价、创造等活动。

3.以综合语文实践为内核设计学习活动

围绕着核心任务,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课堂很容易走偏,显得徒有花俏,没有语文味道。所以,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牢牢把握一个原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思辨、评价、鉴赏、创造等等语文学习的核心技能,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把握以上设计要领的精髓,“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即有理可依,有迹可循。

(二)单篇设计案例:《青山处处埋忠骨》

以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

【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尝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第一个要素,指向文学阅读,第二要素,指向是创意表达。本课的教学指向的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通过阅读课文,获得审美体验;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审美品位;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审美创造。

本课的学习主题,课标中即有明确的主题——“英雄赞歌”;

本课的情境创设,最初有两种方案,第一,是角色扮演,让学生当一回博物馆的解说员,讲述毛岸英遗物的故事;第二,是历史讲述人,让学生从课文中选取画面和文字,拍摄一段历史纪录片。因为考虑接下来学习活动的开展要有抓手,所以,最终确定的第二个方案。

【设计案例呈现】

如图1所示:





 


 

 

 

 

 

 

 

 

 

 

 

 


图1:《青山处处埋忠骨》任务群设计架构

1.情境任务

观看毛泽珍藏毛岸英遗物的纪录片,提出情境任务:

从课文中选取文字,截取画面,完成一部纪录片的制作,分四个片段——父爱的长度、父亲的悲痛、领袖的抉择和无声的思念。

2.学习活动一:父爱的长度

纪录片,需要找哪些文字来表现毛主席对儿子的爱?读课文圈画、指导朗读;

这段纪录片应该配上什么样的画面?——配上毛岸英的生平经历

这段纪录片想告诉观众什么?——一名父亲对儿子的爱之深。

3.学习活动二:父亲的悲痛

小组合作完成纪录片第二段《父亲的悲痛》制作:

(1)小组讨论,决定选取的画面;二人做代表说明选取的理由;

(2)小组讨论,选取给画面配的文字旁白;一人做代表朗读;

(3)这部分的纪录片想告诉观众什么?一人做代表汇报;

4.学习活动三:领袖的抉择

作为一名老父亲,毛主席心中想不想再看儿子最后一眼?想不想把儿子安葬在家乡?但是,他最终的决定却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纪录片要拍的第三个片段——领袖的抉择。

(1)这个片段,我们拍摄的重点是选取什么人物对话、毛主席的神态

(2)分角色来完成。出示拍摄要求:

小组合作完成纪录片第三段《领袖的抉择》制作:

读课文5、6自然段:

一人演毛主席;一人演秘书;一人读旁白;一人做导演。

导演职责:

评价演员的表演是否到位;评价提示:“我欣赏你的表演,你把      (表情、内心)演得非常好。”

指导演员如何表演;指导提示:“如果你的表情再一些,语气再    一些,就更好了。”

(3)学生小组合作练习。

5.学习活动四:无声的思念

课文结束了,那么我们的纪录片结束了没?课文的结尾,毛主席已经出去了……他去哪了?他心中无限的悲痛会和谁、怎样表达?

学生练笔写作。

 

如果把这样的架构设计的理念,运用到相同主题的几篇课文的教学中,那么就是这几篇课文教学的任务群;如果我们把这个框架运用在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的教学中,那么这就是这个单元的整体教学的任务群。这样就形成了整体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三)单元整体设计案例:名著单元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设计为例

【设计思路】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本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主题”。这个主题课标中没有提出与本单元相吻合的。原因还是教材先出,课标后出造成的。那么这需要我们自己给本单元的任务群设计一个主题。学习主题设计的基础,或者叫前提,是对文本的充分解读。

单元的人文主题:“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语文要素是“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教材编排这一单元的目的在于利用教材为引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结合以上的整体解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两点,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指导学生读名著的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来看课文的编排,特地选取的是名著中的代表人物,诸葛亮、武松和孙悟空;选取的是经典的情节:草船借箭、景阳冈打虎和猴王出世。这些人,这些事,这几篇文,正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领略名著情节的精彩、人物的鲜明和故事背后的深刻启发。

另外,本单元的素养目标,不单单指向的是审美创造,应该更大程度上偏向指向文化自信,通过对四大名著的阅读与学习,让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为“向名著要营养”,任务情境可以创设为“为学校布置一条名著文化长廊”,四个子任务分别是“三国奇人、水浒异事、西游文化阅读收获”。任务群的架构如图2所示:

【案例呈现】

1.跟诸葛亮借智慧

重点探究的就是“草船借箭”这件事情是怎么成功的。三个关键点,第一是诸葛亮成功拿捏了三个人,周瑜、鲁肃和曹操,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读;第二,是诸葛亮十分明白事情的后果;这要结合着背景资料来读,如果诸葛亮推辞造箭的任务,孙刘两家的联盟将受影响;所以,他必须接受这件任务;第三,如何能够既保全自身又能够完成任务,这就要凭借他超人的察势能力,他能够识天文晓地理。以上三点用一个词概括,叫神机妙算。

2.跟武松学做人

单元任务群的第二个子任务是“跟武松学做人”。原因在于,景阳冈打虎这件异事,表现了武松很多的特点,同时,也暴露了他的很多缺点。所以,本课的

 

 

 

 

 

 

 

 

 

 


                                                                          

 

 

 

 

 

 

 

 

 

 

图2:五下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群整体设计架构

活动一,叫我给武松提个醒。在喝酒和上冈两段情节之中,如果用三个字总结武松的表现,应该叫“不听劝”。如果他听劝,那么最终他不会把自己陷于危险的境地。就在劝说与不听劝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武松身上的高傲。

活动二,我替武松捏把汗。这个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阅读打虎片段,开展读、演、讲等语文实践活动。从片段中寻找让人觉得危险的环境、让人感到惊险的举动。这其中就包含了老虎和武松几个回合的打斗动作等等。

活动三,我为武松点个赞。金圣叹评价武松为“武松,天人也”。武松到底是人还是神?答案武松自然是人。因为武松身上存在着凡人的一些缺点。凡人怎么能够打死老虎?那是因为这个章节重点要表现的,不是武松行侠仗义的品质,不是武松抱打不平的优点,而是纯粹就是为了表现武松的武艺高强。所以,此处可以利用武松和李逵对比。李逵杀了四只老虎,为什么称不上“打虎英雄”?因为李逵用了武器。这也就解释了,作者为什么打虎刚刚开始,作者就安排武松的那根梢棒断掉,就是要让他空手去打。所以,活动三,联系上下文,对比课内外阅读实践,我们为武松的武艺高强点个赞。

3.第三篇课文,子任务三,跟猴王学处世。看本单元课文的编排次序和特点,《草船借箭》,是改编后的白话文;《水浒传》,原著白话文;这两篇课文是精读课文。而到了《猴王出世》,也是直接引原著。我们都知道,《西游记》原著的语言是文白相间的,理解难度较大,所以这一篇是略读课文。所以,本课的教学,要了解这部名著的语言特色,这是阅读的前提。但是,这不是重点。因为《西游记》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无人不晓,即使不学这篇课文,学生也照样讲得出故事的经过。所以,如何用《西游记》中光怪陆离的神奇事件和浓厚有趣的文化内涵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原著产生兴趣、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才是教学重点。

为此,本课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围绕着兴趣和文化展开:

活动一,猴王形象之美。结合着整部《西游记》来聊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

活动二,猴王身世之奇。回到课文,读猴王出生的过程,从中寻找中国的文化现象。如“三丈六尺五寸,二丈四尺围圆”,上应天文,下应地理,暗示着这个猴子是天地精华所生。

活动三,石猴文化之厚。猴子从石头里出生,名字叫石猴,住的地方是石洞,洞里有石锅、石碗、石床、石凳……都是石头,难道是巧合?这背后蕴含的就是中国的石文化;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这段情节,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淮南子》这本书中,记载了夏朝开国皇帝夏启,也就是治水的大禹的儿子出生的传说,他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活动四,成王寓意之深。石猴是怎么成王的?大家都知道。难道进入水帘洞这件事情的难度很大吗?当然不是,我们都知道,后来,所有的猴子都进去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只有石猴成王?这就启示我们,很多时候,阻挠我们成功的,不是事情的难度太大,而是我们在关键时刻,没有石猴那纵身一跃的勇气。

最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二,是学写读后感。本课学习活动的几个子任务,任何一个拿出来,就是一篇读后感的标题的框架。阅读与写作实现了整合,这就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