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论文:谈幼儿园节日课程的开展——以中班元宵节活动“花灯会”为例

发布者:陆微发布时间:2022-01-13 15:47:14阅读(1930评论(0

谈幼儿园节日课程的开展

——以中班元宵节活动“花灯会”为例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节日活动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幼儿园开展节日活动,不仅帮助幼儿丰富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促进其社会性发展,更是在典型性的活动中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其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索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其终身受用。

西方学者威廉·司密斯在1935年支出:真正的课程综合,学习情境必须符合特定的条件:1.它必须考虑与学习者有关的问题;2.它必须关心学习者生活世界的主要层面;3.它必须激发学习者能动的和创造的行为。也就是说,在关注幼儿园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应将关注点落脚于幼儿。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园一日活动皆教育,如何利用一日活动的契机进行课程推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文将以中班“花灯会”为例,浅谈幼儿园节日资源的挖掘与课程开展。

关键词:中班节日课程开展

一、基于幼儿经验出发的活动初探索

1.关注幼儿本位,调查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杜威的《经验与教育》论中也提到,经验能影响个体的态度、愿望和目的的发展,它是与环境相互作用,在环境中促使幼儿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的经验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必须在充分了解其经验的基础上,以其经验为基点,才能更好的实施教育。因此在开展元宵节活动“花灯会”之前,不仅需要去调查了解幼儿对于“花灯”的认识,更需要了解幼儿园对于“元宵节”这整个节日的认识,从而在此基础上推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2.关注幼儿的需要,在活动中推动幼儿经验的提升

《纲要》中指出:“即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明确节日课程的开展不仅满足于幼儿现在的需求,更应是通过课程的开展去满足幼儿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开设元宵节活动“花灯会”时,我们一方面立足于幼儿现状,以幼儿熟悉并了解的花灯作为媒介开展,另一方面通过筹备花灯会,借助“角色、区域”等形式,在幼儿自主、自发的意愿下去“制作花灯”“调查花灯”“介绍花灯”“设计灯谜”“统计花灯数量”“布置花灯会场”“设计邀请函”“发放邀请函”等等活动中,逐步推动幼儿语言、科学、健康、社会、艺术等多领域的发展,同时在自主化的活动中,更给与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尝试与同伴交流等的空间,使其获得终生受益的方法。

3.以幼儿为出发点,关注课程方向,逐步探索课程内容

《纲要》中提到:“教师要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性的开展各种活动。”我们心中需明确教师的多种地位,基于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了“引导”和“干预”,有目的的帮助幼儿指明探索方向,从而明确课程方向,丰富课程内容,让幼儿能系统而科学的在知识框架下获得各种知识,而非无目的探索吸纳零散经验。

此外,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也需明确,教师不是课程的主体,不要过分去干预幼儿的发展,一方面指明探索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幼儿去梳理其自主探索获得的经验,不同形式去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

如中班元宵节活动“花灯会”,其背景是在元宵节的节日氛围下,借助花灯会的筹办,让孩子去体验这一风俗,从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所认识、有所感悟。而“筹办花灯会”是本次活动的主线索,在筹办过程中伴随着孩子的发展会出现“制作花灯”“收集花灯”“介绍花灯”“场地布置”“花灯成列”“设计灯谜”“设计邀请函”等等内容,而在支持幼儿参与生成化的过程中,教师需明确方向,分清重点和次要点,把握方向开展,而非将所有点展开或可以根据已定的框架按部就班的开展活动,致使出现杂乱无章或限制孩子发展的情况产生。

二、基于幼儿兴趣,在实践中促成长

1.以幼儿为基点,讨论主题课程的开展

幼儿的兴趣是活动的能动性为了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必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因此在开设主题课程时可以借助谈话问卷调查追踪观察等形式去了解幼儿的兴趣同时借助幼儿这个活动的主体以兴趣为基点和幼儿共同架构主题课程的框架在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让其能了解后续会作什么能做什么从而让主题课程更加富有“生命力”,适宜于幼儿学习和发展。在“花灯会”的脉络框架,就来源于孩子们的讨论,中班幼儿初步出现计划,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共同去设计一个活动“脉络图”(即幼儿认知的活动流程图)。

2.梳理、归纳幼儿经验,整理课程脉络

课程脉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着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关注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即活动的“生成”,逐步进行调整的。但调整并不是随意的改变,而是结合主题课程开展前的主要框架逐步的改变,对于部分零散而不重要的内容进行淡化,对于核心经验进行展开,从而让主题课程能更加“科学”而又“系统”,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学习。即活动的脉络图可以给孩子留白,张贴在幼儿可视位置,投放纸、笔等材料,供幼儿及教师进行不断的调整。

3.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在体验中发展

《指南》中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年级小,其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因此我们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借助环境、实践等手段,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和发展。在开展“花灯会”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借助区域游戏、角色游戏等,给与孩子机会去尝试去其所想,当然,在“花灯会”这个主线索下,我们需要在幼儿园内预留一个“空”环境,供幼儿能真正的去操作,从而真正实现其“花灯会”。

三、关注活动细节,拓展课程,丰富活动内容

1.关注幼儿兴趣所在,以“点”为“线”拓展活动

幼儿的课程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伴随着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不断改变,而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观察去挖掘课程中的价值点,适时的引发幼儿进行后续的探索,从而使其能获得更多更全面的经验。而在关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要敏锐的进行筛选,对于个别有价值但价值不高或者明显与主线偏离或难度显然超越现阶段幼儿的问题等,进行适时的避让,并不是说放弃,可以尝试在后续进行研究。如在“花灯会”的主题线索下,生成了“制作花灯”“了解花灯来源”“介绍花灯”等多项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也提到可以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花灯,如布、竹、塑料等,也提到了点蜡烛、放置灯泡让花灯变亮等问题。在满足幼儿现有需求的同时,我们选择了纸、一次性筷子等材料进行替代,让孩子能有机会使用多种材料来制作花灯,但对于花灯怎么变量,怎么让电路连接等问题,孩子们感兴趣但难度较大,我们尝试在后续的区域中继续探索。

2.关注活动困惑所在,以探究为手段研究活动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用质疑的眼光去看待事情,去和孩子辩论,从而引发孩子进一步探究与学习的可能。

此外,学习用质疑的眼光去看待课程的开展,反复询问“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不这样做,可以……”通过自我审视去检核课程,进一步明确课程的走向,优化课程。

四、关注领域整合,从多维度促幼儿发展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等特点。在节日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关注领域的整合与渗透。如在“筹办花灯会”的脉络线索下,可以整合艺术领域开展“制作花灯”“美化花灯会现场”“制作邀请函”“设计灯谜”等活动;结合语言领域开展“花灯会小导游”“花灯会历史”“猜灯谜”等活动;结合健康领域开展“发放邀请函”“布置场地”等活动;结合科学领域的“花灯大调查”“按规律摆放花灯”等活动;结合社会领域开展“讨论花灯会开展”等活动。

此外,在关注领域综合性的基础上,我们也应关注活动的价值,并不能因为需要领取而去专门“捣腾”一个活动,而应是因为有了某个目的,而去开展活动,明确活动目标及活动价值的重要性。

五、自我思考与调整,不断完善课程方案

1.收集、整理课程资料,反思活动本身给予幼儿的价值

课程的开展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调整与反思的过程,并没有一个完美的课程,只有一个越来越优化的课程,因此在开展节日课程后,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对活动进行评估,从而去判定活动的有效性,从而继续对课程进行调整,使得课程越来越趋向于完美。

1)幼儿发展评估

“幼儿的行为反应是对教育工作最客观、直率、真实的评价。”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其自身所获得的经验发展就是整个课程实施的目的因此在课程结束后可以结合《纲要》《指南》等设计科学的设计发展评估表,借助幼儿这个活动的主体去判断课程是否有效,从而来发现课程中存在的弊端,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2)家长调查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通过向家长告知课程的开展取得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沟通等了解家长的想法从而更客观的去判断课程实施的价值有效性等

3)结合资料进行自我反思

“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幼儿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自我反思的过程。”因此在活动后,教师一方面可以结合现有资料对课程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我反思等行为对课程进行思考,从而了解现课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同时也明确自己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漏缺等,通过调整进行优化,通过反思进行自我督促。

2.思考课程开展中存在的缺失,进一步调整并完善课程

基于课程评估等形式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而问题就是我们需要去调整、去解决的,因此基于问题为基点,后续需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从而使课程得到优化。

1)查阅文献,为解决问题寻找支撑

理论是实践的奠基石,在出现问题时,首先可以翻阅文献,查找国内外有没有相同的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的,从而去尝试模仿并解决;另外,通过查阅相关的理论知识,归纳、整理出对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再次进行尝试;也可以尝试用理论反向验证课程开展,从而去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和规避。

2)小组讨论,集众人智慧解决问题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老师们甚至园领导的支持下,共同的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通过智慧的摩擦,汇集众人的想法,共同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去进行解决。但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反复的思考、实践、讨论,从而才能更加优化,最终解决。

3)结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梳理课程框架

问题也是节日课程开展中的资源,因此在节日课程后,应收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回顾课程框架,不断的进行梳理、调和调整。

3.科学梳理资料,形成课程成果

每一个节日课程都是优秀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善于将资源的运用率最大化,因此在课程结束后,我们一方面要梳理课程框架,另一方面需要收集相关的活动方案、观察、反思、评价表等,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节日课程资源。

我们时常会觉得节日课程是一个深奥难掌控的东西但实际上节日课程我们一直在做“怎么做”“怎么去优化”“怎么发挥更大价值”是我们在节日课程中需要不断思考的。同时,课程资源的收集也是在节日课程开展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往往做了就做了,缺少资料的收集,以至于每一次节日课程开始都立足于一个全新的起点,缺少以往实践的支撑。“点滴汇聚成河”,没有最棒的节日课程,只有越来越优秀的节日课程,所以,我们一起努力吧!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