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吕彦洁 读书心得1《跨越断层,走出误区》

发布者:吕彦洁发布时间:2020-12-31 14:50:27阅读(2038评论(0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读书心得

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吕彦洁

近段时间,认真研读了曹培英老师编著的《跨越断层,走出误区》一书。这本书分十二个章节,结合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研究,对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词进行了实践性的解读。通过细细的研读,让我对数学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明了的认识,同时也为我日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核心词:数感

曹老师对数感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定义:“数感是数的抽象意义与数的具体意义的统一,是一种自觉地基于数学的或现实的问题情境,解释和应用数的意识与能力。”曹老师在书中指出,数感是数出来的,数感是读出来的,数感是“看”出来与“推”出来的,数感是“算”出来与“估”出来的,数感是用出来的。在文中,曹老师举了一个鲜活的教学案例:

一位老师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巧妙利用《千字文》,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字,“数”出数感。老师把《千字文》进行了排列,4字一句,5句一行,5行一段。学生在数数时发现一行20字,就自觉的2020个的数,数到100,看到正好组成一段,于是就自发的从一行一行的数转向一段一段的数,也就是一百一百的数。真的为教师这样精彩的设计喝彩!更让人折服的是巧妙的利用《千字文》进行进一步的练习:(1)找出学习的“学”,从头数,它是第几个字?(2)从头数,第996个是什么字?第192个是什么字?

这样的设计之所以精彩,就在于“学”是第305个字,学生自然的是先100100的数,数到300,再一个一个的数到5305的数感:3个百与5个一(三大段又五个字),看得见、摸得着。而996192恰恰又有意的诱导学生倒着数数。正如曹老师的赞叹:真是美妙至极的数学教学法加工! 

二、核心词:符号意识

曹培英老师在讲解如何让学生理解运算符号时,用动态演示的方法揭示符号指代的运算含义。以小学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符号为例。加号的演示:先出现一横,再移来一竖,以显示“合并并”“添上”“增加”的意思。减号的演示:从“+”里拿走一竖,表示“去掉”“减少”的意思。乘号的演示:将“+”转动45度成“×”表示特殊的加即同数连加。曹老师用形象的图示法清晰地解读了小学数学运算符号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样的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便于学生轻松记住相应运算的含义。

文中在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时,有这样的描述:数学符号有很多种,一般有这样几大类:对象符号、运算符号、关系符号、略写符号等。对于数学符号的学习,曹老师认为借助诵读儿歌,如: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两道弯;4像小旗,迎风飘……”这种富有童趣的儿歌,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有助于孩子们的记忆,但必须重视引导学生体会数的抽象。因为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规范语言,学生的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自己从具体情况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必须树立符号意识,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步聚的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在不断深入阅读思考的过程中,我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透彻。学无止境,教海无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为方向,跨越理论与实践的断层,努力走出认知与教学的误区。以理论知识为引领,不断摸索,勤于实践,努力打造出更加灵动的数学课堂!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