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论文: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审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发布者:沙怡娇发布时间:2021-03-10 11:38:12阅读(1852评论(0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最著名的教育学家之一,他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在百年后对于教育界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越来越强调与儿童生活的联系,而在实际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存在着不足。针对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在构建生活化课堂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字:生活教育理论 道德与法治 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小学阶段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所肩负的责任不言而喻。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的联系更为紧密。笔者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把手,探析当今小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意义,提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具体策略。

一、生活教育论的概念及内涵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针对帝国主义的 “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的“传统教育”,在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基础上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陶先生提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思想的精华,是其对自己教育生涯的总结和教育经验的淬炼。生活教育论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主张生活对教育起决定性作用,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和本体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使人们掌握生活的技能,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而生活也能反映出当下教育弊端,为教育发展提供一定方向。同时,每个学生都生存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接受着不同环境的熏陶,因此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各不相同的,带给学生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育对学生的作用。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先生对生活教育领域范围的阐述。这一观点指出社会和学校互相影响,相辅相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就是社会的一个部分,学校教育也是为学生进入社会立足服务,学校教育应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上,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离不开学校教育,离不开学校培养的人才。这一观点也指出生活教育不单单包含学校生活,同时也涵盖了社会生活,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人员。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的观点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即“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一方法论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强调了实践的突出作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贴合学习的实际需求,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二、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意义

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的的一门学科,但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作用常常被忽略。教授道德与法治的老师一般为兼职老师,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无法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就更不能将课堂知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学生也就难以将课堂内容内化。同时有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能真正的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常常将课堂变成“一言堂”,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得课堂变得沉闷误无趣,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具有生活性,道德与法治课程应“通过课程的综合为小学生开辟条通向他们生活的渠道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 特别是有利于他们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所以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应将目光聚焦于学生实际生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生活中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或积累的经验与课堂知识融合,为道德课堂赋予生活意义,更高效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真正为学生扣上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精准定位,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预期了整堂课所要达到的结果。只有将教学目标与生活教育论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课堂中教与学的互动。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不是抽象的,而是将知识能力细化,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精准定位教学任务,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如在教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中,教应该确定更加具体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如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其他教室的布局,借鉴其他教室的装扮亮点并通过实际行动,落实设计美化教室的蓝图。通过互帮互助合作完成装扮教室的任务,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也能得到充分的提高,使得学生从“能装扮”到“乐装扮”,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巧借媒体,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把概念化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产生情感反应的过程,而创设教学情境需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即所创设的情境需真实或接近真实,应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使得如今乡村课堂已不再局限于教师自身来营造情境氛围,更多地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突破课堂时空局限,有利于学生更切身地联系生活,联系生活经验学习课堂内容,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一课教学为例,课堂一开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父母陪伴孩子读书、带孩子外出游玩、帮助孩子解决难题等图片,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片段切入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进而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互动活动,使学生更大程度融入到课堂中来。

3.转换立场,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教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通过言传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学语言的生活化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与投入。在课堂中,教师如果始终从成年人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将变得非常晦涩枯燥,因此教师要及时转换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特定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对教学语言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处理,做到深入浅出,引生入胜。

在讲解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大自然谢谢您》这一课米的成长过程时,教师抛开复杂的植物生长原理,用学生更易理解的词语去概括各个环节,如用“呼吸”取代光合作用,用“喝水”取代汲取水分,用“吃饭”取代吸收营养等,同时教师可以称呼米为“小米粒”,称呼太阳为“太阳妈妈”,称呼土地为“土壤爸爸”等等。无论是简单易懂的词汇,还是生动有趣的称呼,这样的教学语言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让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能更加牢固,自然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4.实践交流,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正如人们常说的“学以致用”,学习是为了实际的应用,教师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但知识同样需要“外化于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解放天性,放松身心,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合作互助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调查、参观、访问、观摩、角色扮演、游戏、表演、实验等等。以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游戏我会玩》为例,教师可让学生课前通过调查和采访,收集传统游戏,了解传统游戏的规则。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共享传统游戏,展示游戏玩法,全班评价选取一两个最安全有趣的传统游戏,将方法付诸实践进行玩耍,共同体验游戏趣味。在掌握传统游戏玩法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利用材料设计新游戏,实现从“玩家”到“创造家”的转换,使学生能亲身感受到游戏中蕴含的人类智慧。

5.拓宽视野,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正如陶先生所言“社会即学校”,学生汲取知识的场所不应该被局限于学校这一单一的空间,学生应走出校门,社会具有更加宽广的舞台,自然蕴藏更加丰富的知识。教师通过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既规定了学生所完成的任务是对学科学习有帮助的,使学生能过滤掉社会中的繁杂无益信息,有方向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可以使学生被动地观察、记录生活,认识到课堂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日后主动地亲近自然、投身社会。

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与安全标志和设施交朋友》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去观察生活中的安全标志,用相机或图画记录下来并于下节课分享交流。相信在完成这样一份课后作业后,学生能牢牢掌握记录下的安全标志,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注意到周围的安全标志,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四、小结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和实施,现代化教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落实的当下,要想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教师应立足实际,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生活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创设充实有效的教学情境,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进行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并结合课外作业探索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 鲁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想[J].人民教育,2002(增刊):14.

[3] 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

[4] 周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活力2019(12.

[5] 刘庆根.产教融合背景下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价值探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9,30(04):68-72.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