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陶行知教育名论精要》读后感 

发布者:潘红发布时间:2022-03-24 16:41:44阅读(1720评论(0

在陶行知先生的观点中生活教育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一观点在现在的教育中仍有它可取之处。

一、从学校到社会

每一位学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学生依附于家庭,家庭依附于社会,学校也存在于社会中,我们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学校的教育,更应该是社会的教育,教育是无法脱离社会,并且应该是与社会共同进步的。就如20年春节时,在疫情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学从面对面变成线上教学,学生的学习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应为疫情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这便是社会对学校的影响。除此之外,在疫情期间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们来自于我们身边,学生能够从这些人的身上感受到家国大爱,体会到奉献精神,这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理解的,这便是社会对于学生的教育。

二、从书本到生活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我们还行整个生活出发,过整个的生活,受整个的教育,我们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作为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生活中也有丰富的知识。从我自身而言,在读书时家人为了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书本中的知识,不让我接触田里面的活计,现在长大之后,差点就真的是"五谷不分"了,这便是教育与生活脱节的表现。还记得在初中时,我曾去菜场买蔬菜,因为不晓得一碗菜是多少的分量,买的菜我们吃了两天,这便是缺少生活经验的体现。不仅如此,三年级的孩子不会系鞋带、大班的孩子不会啃苹果,一个苹果上只有几个牙印就扔掉了;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教出学富五车的"巨婴",除了教授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生活,洗完、烧菜、洗衣服等等,这些生活技能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过劳动生活,即受劳动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

三、从被动到自动

不能自动即是被动,这一点与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内驱力不谋而合。内驱力是指学生学习的社会性需求,这种需求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这种需求一旦引起,学生便对学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兴趣,主动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注意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从而发动并维持学习行为的进行,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就需要思考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从被动的学变成主动的学。

在我看来,最基本的一点是要做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是一个小思想家,小创造家,小建设家,只要因势利导,他们都能有所成就。其次便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对于自己的喜欢的东西总是会有更多的耐心与专注力,更加愿意付出努力,争取做到最好,因此,让学生对学生产生兴趣,从而愿意学,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