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周晓兰:手机事件引发的思考

发布者:周晓兰发布时间:2020-04-24 16:41:29阅读(1932评论(0

2019127日下午,收到语文老师发来的信息:孙某某同学语文课上使用手机。

收到短信后,我马上联系家长,把这一事情告诉他们,并在放学后一起约谈学生和家长。

平日里,孙同学总体上是1个比较听家长话的孩子,家长第一反应是“我孩子没有手机的”。

我、家长、学生三方坐下来的一开始,气氛非常尴尬和紧张。

我首先打开话题:“孙同学,当你在用手机的那一刻,有没有想过会承担相应的结果?”

孙同学冷笑,说:“当然。结果有很多种,要看班主任了。”

我:“哦?很多种指的是什么?按照常规,在校使用手机只有1种结果,就是处分。”

孙:“那凭什么有的同学用手机就不处分?比如杨某某课上手机铃声响了就没有处分?”

我:“什么时候的事情?我不知道。”

孙:“你怎么会不知道?大家都知道啊!”

我:“我知道的话一定同样处理,我会去了解情况。”孙不说话。

这段对话可以看出,犯错之后,该学生的第一反应不是正视自己的问题,如果被处分反而是班主任的问题。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喜欢从客观找原因,推脱自身本应承担的责任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该生是害怕被处分的,说明内心还是向好的。接下来是重点谈谈手机使用的问题。

家长:“哪来的手机?”

孙:“自己买的。”

家长:“你不是说高中不使用手机,把手机交给父母保管的吗?”

孙反问:“在你们面前,我敢说不吗?”

我问家长:“孙的第一个手机是什么时候有的?”

家长:“是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和他约定只要学习成绩好就给他买个手机作为奖励。”

这段对话可以看出,现在的家长普遍是从学生的成绩作为奖励和评价子女的依据,殊不知,这样只会误了学生。对于孩子的奖励应该注重过程性,而不是结果性。另外,进入青春期以后的孩子已经不适合用物质作为奖励了,而是要加强对孩子精神性的鼓励。另外,电子产品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加以引导,而不是单方面决定如何使用。孩子有社交发展的需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要逐渐从命令式的交谈方式转变为协商式的交谈方式,在尊重子女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孩子想法的变化。在为人父母这一课堂中,基本上每个家长都是第一次经历,家长也难免会有处理不当的地方,班主任要用合理的方式引导亲子关系的沟通,帮助学生,家长,包括班主任自身一起成长。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