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读,有方法,有情意》——简评《桥》一课

发布者:高阳发布时间:2021-03-15 12:06:25阅读(2018评论(0

之前听了王勤勤老师执教的《桥》,收获颇丰,今天有幸听王校执教的《桥》一课,同样的课文,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微型小说的教学打开新思路。反复观看,认真思考,深觉本课的亮点实在很多,下面仅以自己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落实语文要素,读薄文本

“读薄”两字让我耳目一新,作为一篇微型小说,之前在课堂教学中从来没有想过可以进行这种学法的指导。王校以“读薄”这个方法引领学生的学习,由扶到放,先带着学生品析文本中的环境描写,再请学生找出老汉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老汉的人物形象。行云流水间,学生关注了文本的环境、人物和情节.

王校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有效的提问设计,利用几个大的问题去统领整堂课的教学。然后又把解决这些大问题的途径,回归到阅读,落实到具体的句子,词语的品读中去。比如抓住“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这一大问题,让学生读读议议说说。并抓句几个重点的句子,以及其中重点的词语,引领学生深入的思考,品味。在品读思考中,语文要素得以落实。

二、提炼文本内核,读出情意

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王校的课堂上,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印象最深的是在环境描写的板块,王校先让学生找出散落在文中的句子,放在一起,逐句指导学生朗读。王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接触这些文字,在读中体会洪水的凶猛,并通过个别读,齐读等方式交练习,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品读中一次又一次的接触文本。我想学生对这洪水的认识这一次次与文本的对话中得到深化。同时,学生在朗读中对“老汉如山”这个词语理解得更加深入。

三、升华文本主题,读厚主旨

课堂最后一个板块,王校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桥》,追问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在前面的品读、朗读铺垫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这是一座生命桥……至此,文本的主题得以展现和升华,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不仅仅停留于语文要素,也在人文情怀方面得到了提升。

画龙点睛之笔在于学法小结,王校点明读书不仅要学会读薄,还要能读厚,把文章的主旨读厚,把人物的品质读厚,这一环节与前面的读薄相互呼应,妙!

总之,王校的这堂课亮点突出,课堂有起有伏,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很投入。学生在扎实的品读中,结合说话,在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同时,又回归朗读,读的有层次,有感悟,有深情。同时,王校也为我们作出了示范,如何在教学小说时有机融合小说三要素,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等。听课过程中也在思考,在这样一篇微型小说的教学,这篇文章该如何挖掘写作点?以上仅为自己不成熟的思考,请多指正。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