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搭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支点——王崧舟《表里的生物》听课感想

发布者:金晓丹发布时间:2023-10-10 20:09:13阅读(656评论(0

以前听过王崧舟老师的课,王老师的教学风格非常独特,充满诗意,不同时期语文教学经典课例也是他诗意语文教学的一个连续的谱系,他自己也说语文是非常感性的存在。但是他执教的《表里的生物》这堂课,充满理性,和之前的课有很大不同,因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核心就是两个字,“理性”。王老师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聚焦单元学习主题的,落实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个学习任务群,所以别开生面,又别具匠心。接下来我简单说说这堂课给我的思考。

1.凸显单元主题:教学开始,王老师出示单元导语“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这是单元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科学发现”“好奇”和“爱思考”,理解“单元主题”。一般的老师可能就直接引入新课的学习了,但是王老师又往里走了好几步。他引导学生回头望,复习并梳理了这个单元已经学过的课文,有小古文《学弈》《两小儿辩日》,还有说理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并发现这些课文与“单元主题”的联系,然后再引导学生走进新课文的阅读。这样设计,单元主题非常明确,单元整体感非常强,也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我在教学的是时候也应该有单元意识,让学生知道,单元中的一篇篇课文并不是割裂的,而是有内在有机联系的。

2.任务驱动,落实活动:学生梳理文中我的发现过程完成表格用了3分钟为这个发现一起去文中寻找一条条证据,然后学习活动一:找一找、写一写、议一议这个错误的发现是否有意义用了9分钟,也就是说,在第一课时,就花了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从后面的师生对话、辩论等呈现出的学习效果来看,整个教学过程很好地落实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个任务群的学习,训练了学生分析、比较、判断等思辨能力和思辨性表达,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

3.创设情境,实现文本与生活的无痕转化:在这堂课中,王老师设计了两个具有冲突的情境:第一个,由现实生活走进文本世界,探究“我”的发现有没有意义。王老师用课件出示:“我们知道,科学发现必须符合事实。不符合事实的,一定不是科学发现。‘我’发现父亲的表里有一种会发声的生物。实上,那里根本没有生物,会发声的是表里的弹簧。那‘我’的发现还有意义吗?”学生带着任务走进文本,先是初步梳理”我”得出结论的证据,然后抓住文本语言文字,开展对“有限的经验”“大胆的猜想”“小心的求证”等三个“证据”的研读,获得对"我”的生活世界以及"我”的生活认知的深刻认识。

第二个情境,由文本世界转换到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发现的意义。老师把学生分为证反两方,请学生打开课堂作业纸,认真思考和梳理一下自己的理由,并把理由写下来。并提醒学生:“无论你选择哪种观点,我都希望你们能独立思考,能有根有据地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迷信权威。”学生在思考与表达的过程中,完全跳出了文本世界,走进了自己的现实生活,他们思考深刻,表达令人惊叹。

  最后还想跳出课说一说王崧舟老师,王老师娓娓道来的过渡语,他智慧的引导、恰到好处的评价、淡定从容的姿态,让整堂课自然流畅又让课堂结构环环相扣,并处处彰显他的教育思想,总之,要学习的地方真的太多了。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