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章茜《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读书心得5

发布者:章茜发布时间:2021-03-03 12:46:48阅读(2425评论(0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让学生“学会”还是“会学”?

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 章茜

    各位老师大家好,接下来由我来谈一谈读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的一些感想。当我刚开始读这本书时,前面的研究报告这部分让我感觉读起来稍显有点吃力,但读到到后面的设计指南,就慢慢能够理解作者的想法并且能够引发我的一些思考。读完整本书,感觉内容详实丰富,每一章节后面还附带了案例,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单元教学该如何设计。

其中,我最想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还是“会学”知识?为什么会引发这样的思考呢?因为在这本书第二章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中,第28页谈到了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的育人价值,其中说到“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师是主导,课堂教学活动是重要载体,而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是根本任务。”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发展思维品质,这是最最根本的,也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然而真正的一线教学中,又有多少老师能够做到呢?我们很容易在实践中发现,学生题目做的多、做得广,那么分数就迅速提升,导致很多人采取题海战术,其实这样下去,学生只是片面的知道解题方法,但如果换一种问法,又不会了。并且在教学设计时,一些老师也没有单元教学设计的意识,就单单局限在某一课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我想,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意义不是这样的,而是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

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的目标只是把知识教给学生,那就大错特错了。我记得之前听视频讲座时,张丹教授提到过,之前在一次大市的测验中,最后出题老师出了一个圆柱的体积猜想,这个是孩子们没有学过的知识,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孩子虽然答案错了,但是试卷上有他的思考的过程和原因;有的孩子是对的,他说圆柱的体积和长方体体积一样,都是由一个个的底面积堆积起来的,所以用底面积乘高度就可以了。很明显,这类孩子在学习长方体体积的时候经历的一个体积推理的过程,不单单是老师告诉你,体积就是底面积乘高,而是这个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知道,原来正方体体积的意思就是底面积的堆积形成的,那么这样一来,他不仅可以知道长方体的体积,还可以知道圆柱的体积,也能知道正方体、三棱柱等等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因为它们上下都是一样大的,那么就是由底面积一层层累积起来的,这个就是张丹教授说的大观念,也就是这本书要说的单元教学的思想。我们老师教育的目的不单单就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能够引发思考,让学生在一个宏观的概念下学习,教师的目光必须要长远一些。

这本书的70页设计了丰富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单元活动,可以说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我相信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挑战和困难,但我相信这样的挑战和困难是值得的,最终他们会在活动中体验化归思想、转化策略、推理作用,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互相说服对方、完成论证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系统的组织数据、有凭有据、大胆推论,用道理去说服他人。在日后的中学学习中或者步入社会,都能够非常的勇敢和自信,不管遇到什么的问题或者想法,他们的第一个念头不是问老师,而是自己思考,再寻求合作,最终得出结论。

其实这也就是数学的育人价值。这本书的28页、37页、43页、48页、51页好多的地方不止一次地提到了数学育人的价值。即在进行单元教学时,教师应聚焦数学学科的价值取向,多角度地开发数学课程的育人资源,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文化精神的熏陶,逐步形成数学素养。其中包含:渗透数学文化、培养理性精神、培育道德品质、提升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喜欢学数学,这些知识是从孩子们的脑海中生长出来的,根深蒂固,而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的,我想,单元的数学教学,是一种长远的眼光,从现在看到未来,在发散中寻求统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做到这些并不简单,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努力、去学习、去完善,坚持下去、我相信未来可期。

谢谢大家,以上是我一些粗浅的感想,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