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冯晓霞:善用手机 拒绝依赖 ——青少年网瘾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发布者:冯晓霞发布时间:2020-07-21 16:48:47阅读(2206评论(0


善用手机 拒绝依赖

——青少年网瘾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太仓市实验中学  冯晓霞

〖摘要〗有教育专家曾说:“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并让他为所欲为。”法国也出台严格手机禁令,禁止3-15岁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手机问题已成为家长、学校乃至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难点问题。本文通过家庭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对初一一位网络成瘾倾向的心理问题学生进行辅导干预,帮助其认识正确使用手机的重要性,引导其懂得手机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要善用手机,拒绝依赖,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问题 网络成瘾倾向 心理咨询

一、求助者一般资料(这是关于我学生的真实案例)

1. 个人成长史:李某,男性,14岁,汉族,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成绩急剧下降,由班级中上成绩下滑至倒数。家长反映每天一回家作业不肯做,就要玩电脑游戏“王者荣耀”。父母心里焦虑,多次劝阻其不要玩游戏,应以学习为重。情急之下,母亲会拔掉网线,每逢这时,家里总是会迎来暴风骤雨,母亲的掩面哭泣和父亲的摔门而去都不能唤醒沉迷网络世界的他,最终妥协的是父母。

李某出生于县城,独生子,父母有体面的工作,家庭条件优渥,幼儿园之前,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将其放在乡下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宠爱备至,李某性格越来越霸道、任性和固执。只要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实现。上学之后,和父母到城里,亲子关系不和谐,经常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矛盾不断升级。

2.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激动,言行时有一致,人格较稳定。

3.身体状态:近一个月以来夜里严重失眠,身体瘦弱,脸色苍白。

4.社会功能:人际关系一般,与同学沟通、交流不多几乎没有好朋友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1.主诉:进入初中以来的一学期,每天回家都想打游戏,作业不能认真完成,经常到一两点都不能入睡,上课要么处于半睡状态要么直接睡着,老师讲什么一概不知,上课想着下课,下课想着游戏,这种状态已经持续近一学期,想学习,想改变,但总是无可奈何,周而复始,内心感到焦躁、烦闷,经常无端发火。

2.个人陈述:五岁之前我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乡下,爷爷奶奶很宠我,我要什么给什么,爸妈总是说他们工作忙。后来上小学了,爸妈接我回城读书了。对我要求非常严,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也不和我商量,总是用命令的口吻和我说话。我非常叛逆。他们让我学习,我就看电视或打游戏;他们让我先做作业再玩,我总是置若罔闻;爸爸一生气,就对其我拳打脚踢,我和爸爸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到了小学高年级,妈妈退让了,每次都和我商量,但我还是不肯放弃我打游戏的爱好。由于小学学的内容比较简单,虽然作业质量不高,但凭着小聪明,期中期末考试都是班级前几名,数学还经常满分。后来父母对我打游戏的习惯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我也乐得其中。但进入初中以后的一学期,考试科目从三门变成五门,内容难度简直和小学有天壤之别,加之英语、语文、政治、历史有大量要背诵的内容,我整天想着打游戏,根本没时间复习背诵,一开始我以为凭着聪明应该不会太差,但初一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就给了我当头棒喝,几乎门门红灯,就连我小学强势学科数学也岌岌可危。期中考试之后我发誓想好好学习,可是一回家就控制不住自己,一打游戏就忘了时间,第二天上课又打瞌睡,该认真听的没听懂,回家作业不会做。后面的单元考试依然很差,我想好好学习,但就是坚持不了,好几天又会重蹈覆辙,内心极其郁闷、苦恼。其实我也有梦想,长大后可以研发新游戏,成为出色的游戏研发员或程序员。我知道我的梦想也是需要好好学习才能实现的,但目前这种状态绝对实现不了,请你帮帮我吧,您是心理咨询师,我想您肯定能帮我解决问题的。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时尚,面容清秀,略带日系动漫风,表情略显丧,精神不振,说话有气无力,缺少初一学生该有的活力。

班主任反映:进入初一以来,学习不认真,有时迟到,上课经常打瞌睡,萎靡不振,回家作业很马虎,与同学老师家长关系都不太融洽,谁管他和谁急。

小学同学反映:他小学表现还不错,成绩中上游,老师经常夸他聪明,就是比较爱玩游戏。

母亲反映:家里脾气暴躁,一不顺心,不满足让他打游戏的要求就会发脾气,甚至拿绝食和跳楼威胁家长,母亲流着泪叹了口气。

四、评估与诊断

三种方法进行评估:

(一)调查采集资料法:

李某无重大疾病史,根据母亲反映和学校新生体检结果,身体健康。结合李某精神痛苦程度不太高,出现厌学问题时间不长,社会功能受损较小,且有明显的引起原因——迷恋网络游戏,因此可以排除李某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二)网瘾程度测试

我在判定李某同学是否网络成瘾时,还进行了网瘾程度测试:

此测试题引自:高文斌《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

以下内容请选择是或否,内容有:

1)我觉得需要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得到满足。(是 否)

2)我曾向家长、朋友等说谎隐瞒上网的程度。(是 否)

3)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上网没有成功(是 否)

4)当我企图减少或停止上网时,觉得沮丧、脾气暴躁 (是 否)

5)我上网花费时间比以前想象的长。 (是 否)

6)为了上网,我甘愿冒风险。 (是 否)

7) 我会全神贯注于网络,并且在下网后继续想着上网的情形。 (是 否)

8)我上网是为了逃避或释放一些情绪,如焦虑、孤独、沮丧等。(是 否)

李某同学选择了六个“是”,所以诊断为网络成瘾症且比较严重。

初步分析如下:李某同学最初因为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在父母身边长大,得到父母更多的爱和关注,而产生了不良情绪,没有形成很好的亲子关系和有效沟通方式,接触网络后,感觉可以忘掉这种不开心的感受,在网络游戏中获得暂时快乐和成功,随着上网时间的增长,游戏在他的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只有通过玩游戏,他才能寻找到快乐,从而导致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学习无精打采,成绩越来越差,爱独来独往,觉得学习太费劲伤脑子。

(三)理论概念支撑(本段摘自百度百科)

1网瘾标准主要是指制定者根据上网时间而制定的标准。该标准的代表为中国2008年年底推出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该标准将每天6小时且连续三个月视为网瘾。20098月有媒体报道中国2010年将推出新的标准,初步定为每周40小时。

2网瘾综合症患者的最主要表现是:上网时精神兴奋,心潮澎湃,欲罢不能,时间失控。沉溺于网上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而忽视与社会的交往、与家人的沟通,甚至对上网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以致不能分离。

初步诊断:

1某沉迷网络游戏是初一学习环境不适应和亲子关系不和谐所导致并不是单纯的网络游戏痴迷症也不是单纯的学习无能因为他愿意上学脑子灵活,有自己的见解。

 

2某的内心渴望学习进步和实现理想获得成功。通过玩网络游戏他获得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

3)根据李某每周上网时间和具体表现,李某网络成瘾还是比较明显的,综上所述,李某的问题属于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

改善亲子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降低玩游戏的频率,最多只有周六周日玩两次,每次两小时以内;用打篮球的兴趣爱好来降低对游戏的期待程度。

2.中期目标

帮助李某改变对学习的认知偏差,换位思考改变对父母的陈旧观念;做到一周只有周日玩一次,每次不超过一小时;用新的兴趣爱好继续降低网络游戏的痴迷和兴奋度,改善脾气暴躁,遇事不冷静的情绪,尽量不喝父母起冲突。

3.远期目标

帮助李某形成对网络游戏的正确认知,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迎难而上,力争下学期期中考试有所进步。基本消除对网络游戏的心理依赖,形成正确恰当的上网行为;能和父母和谐相处,亲子关系良性发展。促进李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

1.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心理问题的发生是来自于自己对客观事物不合适的认知,这些认知不能喝当前的环境相融合从而出现了心理问题。如李某对网络游戏的认知、亲子关系的认知、学习与未来成长的关系认知都存在偏差。在认知行为治疗中,主要采用行为契约、行为强化、兴趣引领、身心放松和厌恶疗法。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改变李某对自己的认知开始,只思想意识上改变了,行动上才会形成正确跟进,那么心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家庭治疗,李某与父亲的沟通交流存在严重障碍,父亲的育子方法缺少科学性,暴力是不能解决本质问题的。母亲的一贯纵容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不妥。正是因为家庭沟通方式和育儿方法缺乏理性和科学性才导致李某痴迷上网络游戏,并产生依赖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弗吉尼亚·萨提亚认为促使家庭成员建立自尊并学会有效沟通是家庭治疗最基本的治疗目的。

2.咨询时间

咨询时间为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咨询共3次,约定每周三第八节课,地点学校的爱心小屋。

七、咨询过程(咨询不可能上次解决网瘾,只详细叙述三次经过)

(1)第一次咨询

第一次咨询:走进学生的心灵,真诚沟通,耐心劝导,利用同理和共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第一次咨询目标:主要了解李某的基本情况、主要诉求、成长经历、自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询问李某上网成瘾的时间、缘由,以及平时的心理需求、思想观念,上网与不上网时的实际感受,对父母、老师教育的看法、意见和同学的关系如何,了解学生上网的真正目的、企图与内在动机,潜移默化地转变李某对网络、学习的认识,为克服网络成瘾打下思想基础。主要采用会谈法和认知疗法和其初步商量形成简单契约:如每周上网几次、上网时间、上网地点。周末可以和同学打一两次篮球。行为契约形成建立在尊重李某的基础上不能让李某产生抵触和反抗情绪。这些契约执行得如何第二次咨询时要有回访。

(2)第二次咨询

第二次咨询:检查第一作业,了解具体生活学习情况,协商制定克服网络成瘾行为的具体方案。

第二次咨询目标:检查上次简单契约的完成情况,只要有所减少就要表扬。并询问学习状态是否有改变、睡眠质量和时间怎样、和父亲的关系有没有改善一些、篮球是否去打过……让李某认识到减少上网次数对于提高自己正常的生活质量是有帮助的,让其渐渐认同过度上网、不加克制的让自己痴迷网络、形成网瘾的危害极大。询问现在对打篮球运动的看法,希冀用打篮球的兴趣爱好来降低对游戏的期待程度,转移对网络的专注度。最后形成下一阶段的行为契约:第一,由周六周日两次上网缩短成周六或周日一次上网,且上网时间缩短成50分钟。第二,打篮球次数增加一次,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缩短或延长运动时间。第三,如果出现特别想上网的念头,可以让家长陪同看电视或做其他亲子活动。第四,每天晚上反思写一下白天在校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又不良行为出现时,自己是如何调节的。第五,但孩子做到以上四点,父母应该及时给与精神鼓励。每天坚持做到以上标准,父母发一个今日挑战成功奖卡。这一契约坚持二到三周。

      ……(略写中间咨询次数,大概一个月后)

(3)最后次咨询

最后次咨询:重新制定契约,引导正确利用网络。

最后咨询目标:李某精神状态明显改善,自信了很多,自己说已经连续两周没有产生清冽的上网欲望,注意力和兴趣也转移到篮球和画动漫上,情绪也没有以前暴躁,和父亲的关系也得到缓和,有时也会和父亲打打篮球,和母亲逛逛街。和父母交流进一步明确监督职责,提醒有可能会反复网瘾,经过耐心谈话与沟通,引导他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科学合理的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学习方面加大引导的力度。结束咨询关系。

八、咨询效果评估

采用家庭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通过对李某网络成瘾行为的认真分析与真诚的沟通,经过制定并执行多次咨询,形成每次咨询的契约行为,并辅以监督和建立。李某已经能够认识到网瘾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形成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网络和游戏认知,基本能够很好的分配学习活动和玩电脑及游戏的时间。李某同学找回了自我,班主任反映李某上课打瞌睡、下课不交作业的情况明显减少,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愿意和老师同学及父母沟通与来往。心理健康辅导初见成效。相信,李某会早日调整到一个很好的学习状态来学习。

九、回访

后来在持续半年的回访中,发现李某学已能自我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对自己不良行为已经会自我调节和克服,且这次自己的经历给了他今后学习很大启示,成绩是要用行动和汗水铸成的,为了实现自己游戏程序员的梦想,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中考时争取考入重点中学。李某咨询后提升了相信自己的能力,提高了挑战困难的勇气。家长对这次咨询效果比较满意。

〖参考文献〗

1.高文斌《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

2.百度百科文献理论总结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