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在“三读”中提升学生的语用品质——《桥》课堂课堂教学观后感

发布者:陈薇发布时间:2021-03-15 21:25:44阅读(2146评论(0

听了王琴琴老师上的的《桥》,感触颇深。下面,我将关注课堂前16分钟的“环境教学”,聚焦王老师的朗读指导,并以语用品质的构成要素为切入点,就教师如何通过朗读提升学生的语用品质,做进一步的思考。

刘仁增先生在《重塑言语品质》一书中,将语用品质的构成分为如下五个要素:文句、结构、声韵、节奏和辞采,我携取其中的三要素加以探索。

一、关注短句朗读,体悟短句的力量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师引读第一遍。

师:你们读了几个字?

生:四个。

师:几句话?

生:两句。

师:这叫短句,短到不能再短的两句话,四个字,短句的力量你们没有读出来,重新读。

师引读第二遍,生朗读出了气势。

师:这就是短句的力量。

师:而且雨是突然大了。

师引读第三遍、第四遍。学生朗读的气势越来越大。

刘仁增先生说,万物皆有形式。万物借形式呈现它们的形象。在这里,作者借助两句话、四个字的短句,来传递雨势之大、情况之危急。这里一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十个字,第二句、第三句各两个字。但是,通过朗读,我们不难发现,十个字所传递出来的力量远不及后面的两个短句、四个字所传递出来的力量。与此同时,长短句的交替使用,体现语言文字的变化之美,而“像……”“像……”的句式又恰到好处地地体现语言的齐整之美。刘先生将语言形式之美称之为文句。而王老师引读的时候也关注到了文句这一要素,其停顿非常巧妙——用前面的十个字做铺垫,引出学生的齐读——像泼。像倒。前后的四次引读,与其说是教师铺垫下的学生朗读,不如说是师生之间的对比朗读。学生一读便能感受到短句背后的无穷力量。相比于苦口婆心的说教,朗读更能直击人心。

二、关注标点朗读,感受停顿的寓意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引读第一遍。

师:这句话其实就是简单的“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这里的逗号大可不必用上去,但是作者却在“水”的后面用了一个逗号。他是有目标的,请你朗读的时候一起告诉大家。

学生读第二遍。

师:水,这里要停顿一下,要告诉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读第三遍,越读越有意识地强调“水”。

刘先生认为研究语用品质,节奏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要素。语言之美其本质就在于节奏美。标点符号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用来停顿。有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在的情感,或者更好地凸显作者想强调的某个意象,作者会适当地改变原来的语言表达的节奏。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洞悉了这一“改变”,引导学生关注逗号,品味停顿背后,作者想告诉大家什么。标点背后的情感意蕴在朗读中一下子生发出来。

三、关注结构朗读,揣摩语言的内在逻辑

师:同学们,这么多环境的句子,它散落在课文的不同的角落,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环境的句子?能不能少写一些?或者我们不要他?

生:因为它可以侧面反映人物的特点,而且为下文作铺垫。如果说没有洪水,那下面的事情也就不存在了。

师:也就是说,我写环境是为人物服务的。

生:也是为情节服务的。

生:刚才说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如果没有环境描写,小说就很无趣。

师:看来环境的作用非常的大。

生:还可以烘托出气氛,烘托出人物的形象。

师:所以小说的三要素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同学们看,这些环境能打乱顺序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他是要根据情节发展来写的。

师:你觉得环境描写是符合……

生:符合情景描写。

师:你举个例子。

生:比如第一句,它说雨突然大了,因为雨突然大了,所以山洪才会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因为山洪狂奔而来,才会近一米高的洪水在立面上跳舞。

……学生边交流边朗读。

刘先生把结构看成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将其看成语用品质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而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关注到了文章的语言结构。通过问题“这些环境能删掉吗”“能打乱顺序吗?”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的作用,梳理语言的内部关系,巧妙地解决了“言之有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环境,读和悟结合得天衣无缝。

王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短句朗读,关注标点朗读,关注结构朗读,这样的读有抓手,有深度,有韵味,是指向有效提升学生语用品质的朗读。这样的朗读,有张力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