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不忘初心的教师》后感
发布者:邹玉婷发布时间:2020-11-17 12:09:29阅读(5908)评论(0)
《做不忘初心的教师》这本书,其中第二章永远热爱学生——展现初心中心系学困生,让我有所感悟,现跟大家分享。
“体育学困生”在课堂中客观存在,他们完成不了体育学习的各个任务,他们大多数没有生理疾病但有自卑心理,不敢表现,他们没有积极参与体育游戏活动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是体育课堂中的弱势群体。但是我们就这样放弃他们,随他们去吗?不,体育是一门充满阳光的课程,强调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所以作为教师我更要正视学困生,积极转换。
在体育教学中要对体育“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能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换。
(一)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耐心指导、尊重每一名学生,感受到温暖。
学生因为技术概念理解不准确到位,或者是心理因素原因,身体素质差等等原因,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时会出现的错误很多。体育学困生因为运动学习能力差,自卑心理又强,甚至还有可能会有逆反心理,此时教师更应走近他们耐心地指导,根据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以及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不同学困生的方法来激励他们,用积极、肯定教育代替消极、否定的教育,寻找并激励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动作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做到不歧视、不嫌弃、不疏远,并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帮助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体育学困生对教师的充分信任,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敞开心扉,促进他们爱体育、爱生活。
(二)改变学生想法,给学生信心,从心理上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体育老师对于体育“学困生”老师不仅仅是老师更应该是知心朋友,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学困生不同的特殊的心理状态,取得他们的尊重信任的同时正面引导以逐渐消除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畏惧和抗拒等心理。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将体育成为自觉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身心特点及各自的兴趣爱好等特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想教育,个性辅导。讲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引导其转变对体育运动锻炼的各种不正确不端正的态度,克服自身不足之处,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练习的自主性。对比较自卑的学生,要降低标准,多鼓励多表扬,同等评优,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困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
(三)用心反复教学内容,教法灵活运用,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教学内容重复的多,又受场地器材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使教学内容显得更加单调,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出现更多的体育学困生。所以在体育课课时搭配上就不能追求简单化,而是要进行深入、周密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丰富多彩并而又适合学生特点便于开展的项目,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各种需求。
而且学生自身存在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他们在练习中表现出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要挖苦讽刺、嘲笑奚落,而是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及强度。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及时进行表扬,结余肯定,使他们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后再进行表扬。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使其进步,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作为青年教师,我在保持初心的路上才刚刚起步,更要稳扎稳打,落到实处,才能更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