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读书心得5

发布者:魏丽风发布时间:2022-03-24 09:50:04阅读(2053评论(0

让孩子徜徉艺术创作的海洋

——《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读后感

 太仓市双凤镇新湖小学 魏丽风

没有“我的眼里只有你”,就不可能滋养孩子的自信、快乐、成长与幸福;没有平实的智慧,就缺乏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艺术创作”,就不可能有孩子们的“个性成长”。美国维克多·罗恩菲德著,孙吉虹、唐斌译的《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一书用了很多生动例子和对比的手法,为我阐释了孩子的艺术创作与个性成长之间的联系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孩子的作品,以及艺术创作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更是解答了我在指导学生创作时遇到的问题……其中有几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产生了深度共鸣,对美术课堂教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当学生说我“不会画”时,该怎么办?

相信美术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境,曾经的我会简单粗暴的对学生说:“画你会画的。”书中告诉我:要引导并提供给孩子一些体验,再增加一些细节的回忆以增强孩子的想象力,最后要和孩子一起体验并创作。

很多时候,我们把孩子画画的关注点放在绘画后端,也就是画出的具体东西。因为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一切都以获取知识类的学习为主,但是这样做往往会忽略了孩子们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其实孩子的艺术创作是情感的宣泄,和内心需求的表达,他们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事物的认知,以及他与内心世界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关系。我们希望艺术创作能成为孩子的好伙伴,无论何时遇到烦心事,孩子都会自然而然的求助于这位伙伴。

二、孩子总是画得很小 只用了纸张的一小部分

如果一个孩子无法享受自由创作,他就无法享受整张纸的空间;正如一个从未得到过自由的人,无法充分利用和享受自由一样。在美术课堂中,我们往往给孩子们准备的画纸都是一样大小的,并告诉孩子:事物要画得大一点,构图要饱满,可是我们也常常发现很多孩子仍旧画得只用了纸张的一小部分,在老师眼里,他们的作品就是“失败”的,得不到“赏识”的。书中告诉我: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给孩子们提供大小不一的画纸;充分利用问题情境即创作动机引导学生“合理布局”画面,只有让孩子通过自身体验,才能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无必有,留白比满溢更有利于成长书里有一段话非常打动我:有些孩子守着一堆玩具,但却不知所措,紧张不安地哭闹着,无法运用自己的大脑和想象力去获得快乐。有些孩子即便手里只有一小块木头,却也能玩得如痴如醉,一会儿把它当成一列火车,一会儿把它当成划过天空的一架飞机。

三、孩子想要一切看起来像“真的”

希望所描绘的对象看起来很逼真,是典型的成年人对艺术的认知。作为美术老师的我们也并没有“脱俗”,很多时候,我们评判学生作品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画得“像不像”,或者是否符合大人的审美眼光。书中告诉我:永远不要以我们的审美来引导孩子的艺术创作;当孩子质疑自己的作品“不像”时,要及时引导,让他面对自己的体验,与此同时培养他的自信。每个孩子的创作反映的恰恰是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投影,在孩子的心里可能棒棒糖是最爱,那么他就会把棒棒糖画的又大又丰富多彩,大人如果只追求孩子画的像真实世界,孩子就会很困惑,对他们来说,画和真实世界是没有联系的,画只是连接自己内心的方式。

原来,并不是只有有艺术天赋的孩子才适合进行艺术创作,它适合所有的孩子,也不需要过早的学习技巧和手法,家长要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和发育阶段来讨论孩子的创作需求,不要拔苗助长,孩子的反应会一直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永远不要强迫孩子去进行艺术创作。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