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1

发布者:曾辉发布时间:2022-03-28 10:15:55阅读(1679评论(0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1

 

冯卫东老师在《为真学而教》一本书中呼吁广大一线教师不要让学生假学而真正要采取举措促进学生学习真正发生。为此他黄婆卖瓜送给大家优化课堂的若干条建议。

 

冯老师说的真学一点也不新鲜,是一个陈旧繁琐的话题,千百年来人们对此做了不懈的探讨,从古代的学而时习之到现在的建构主义理论。

 

所以冯老师这本书也算是这个漫长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多一朵不多,少一朵也不少。

 

接下来我们学一下冯老师的18条建议。但限于篇幅,只能先学前面三个重要的“真学”理念。

 

第一条,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

 

这个提法很早就有人说过了,比如卢梭,杜威还有皮亚杰等大师级人物,貌似正确的废话。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就是在平时家庭教育,我们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尽管有众多大师级人物的经典阐述,但在现实中操作性很难,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这种提法的正确性。

 

我们经常说要把孩子培养成人,其实不经过教育,小孩子在生理上也会成人。我们之所以要小孩子接受教育是让孩子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之人,当然如果心里有一个中国梦就更好了。说的大白话一点,就是让小孩子尽早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不给社会添麻烦,能耐大一点的话,能改造社区甚至整个世界。乔帮主不是说过,活着就是为了改造世界。这么励志的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人买了苹果手机。

 

教育从来就没有从儿童立场出发。比如家庭教育,父母教导孩子不要随地大小便。这种卫生规则明显是成人定制的。如果是从儿童出发,他们肯定选择随地大小便的自由和快感。大学问家弗洛伊德不是说过儿童很大的快感在于拉便便吗?如果能随意一点,就更有快感了。

 

还有讲话要文明待人要礼貌等规则都是从成人的角度制定的,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文明有礼貌,对吗?如果从儿童立场出发,会质疑为什么要文明礼貌呢?讲粗话不是很过瘾吗?特别酷吗?所以很多小孩子包括已经成人在看这篇文章的各位,学语言的时候,特喜欢学粗话,有没有?这就是所谓的从儿童立场出发。

 

从学校的角度看,越早适应社会现实和考试规则的学生越容易取得好成绩。不敢面对现实或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孩子成绩越差。从性别的角度看,从小学开始女生的成绩远远高于男生,很大原因就是女生要比男生成熟。所谓的成熟是全方位的。女生从小就比男生更早更彻底了解这个社会或考试的现实和规则,所以从小就比男生成绩好。即使在高中阶段,现在浙江每年各大城市的高考状元基本上是女生,就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第二条,真学,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

 

这一条建议有点拗口,不过从内容看,就清楚冯老师反对过快的教学,赶进度。质量优先的前提下,再讲究效率。

 

这一点当然是没有异议了。但是什么是教学质量是很难界定的。各位文字上做游戏的专家说说容易,有没有想过什么教学质量呢?怎么样的教学才算是质量好?

 

要保证教学质量的确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这也是相对的。比如初中私立学校数学和科学等教学进度不仅超级快,而且难度比公立大的多。显然,这不是质量与效率的问题,而是教学的对象学生是否优秀的问题。

 

作为老师,谁不想自己的教学既有质量又有效率。设想有这样的情景:你走进课堂,还没开口,课代表就举手发言了:这一节内容老师我们基本都会了,老师您上难一点的内容吧或者您上下一节课内容。这个时候,作为老师心里肯定偷着乐,不过还得装着矜持说,这节内容重难点我还是得强调一下,十分钟之内就把课上完了,然后给学生做练习,保质保量又高效率啊。

 

但是现实完全不一样,公立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既没有预习也没有那么优秀。老师不得不花大力气,在有限的40分钟之内把这节课的重难点一遍又一遍地再三强调。下课十分钟,有几个学生围在老师身边问,老师我这个还不懂?作为老师的你有点恼火又不能发作,只得闷闷说,这不是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了吗?学生很有礼貌地说,是讲过了,但是我还不大理解,老师你能再说一遍吗?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没有?

 

所以说,学生优秀,教学进度就快,教学质量就高。学生成绩差,教学进度就慢,至于教学质量怎么样还不好说。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2

 

冯卫东老师在《为真学而教》一本书中呼吁广大一线教师不要让学生假学而真正要采取举措促进学生学习真正发生。

 

真学,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学生的获得来衡量。

 

先说一下,课堂热闹不热闹的事情。

 

课堂热闹不热闹,这个不是判断真学的标准。

 

所以李贵希校长说,要警惕一些热闹、活跃,让孩子们高兴的课堂。因为不好判断,所以李贵希说要警惕,而不是否定。

 

而冯老师对此引申说,“课不好,在很大程度上由学生说了算,因为这样的课无法引发他们的情趣和兴致。”这种引申就不科学了。

 

如果按照这种标准的话,我敢说绝大部分的高中理科课堂都是不好的课,特别是物理。去高一学生中随便问一下,大部分学生都会说数理化的课堂太累了,学生既没情趣又没兴致。只是为了学考或高考,他们才勉强去学的。

 

所以课不好,也不能按照学生的感觉去判断。

 

冯老师说,是否真学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就是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课堂评价标准。那什么是学生的获得,这个没有明确,也无法明确。

 

现在正常的教师上课基本上也是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的,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去操作,至于课堂评价标准,很少老师上课对照这个去上的。

 

在现实中,即使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去上,也不能让各位领导专家满意。

 

评课的时候,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专业不一样的领导看老师上课学生发言积极不积极,课堂气氛热闹不热闹。而学科专家会看这一节课有没有紧扣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教学。如果教师落实了知识技能,专家会说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在课堂上体现。如果教师侧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专家会说,知识技能落实得不够扎实。总之,三维之中,你总有一维和两维方面不够突出或者非常弱化的,这样就不够完美了。

 

所以在三维目标的时代,有些教师私下说专家那么厉害,也上一节课给我们听听,可好?当然不好了。呵呵。。。。

 

然后现在不讲三维目标了,讲核心素养,呵呵呵。。。

 

那怎么教才让学生真学呢?根据经济学的供求原理,我们作为教师可能首先要明白学生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考虑冯老师的“三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课堂评价标准)。

 

学生的需求肯定是多种多样:有学生说老师你讲课得生动一点,有学生说老师你讲题得深刻一点,还有学生说老师你知识结构得整理清楚一点等等。

 

面对学生的种种需求,教师当然不可能一一满足了。所以教师得想一想学生的共同需求是什么?

 

学生来学校求学,共同要求就是为了升学,说的明白一点就是能够在教师的教导下,取得好成绩。怎么取得好成绩呢?就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解题。

 

据此标准如果一节课,教师没有教学生如何解题,这明显是空谈误生了。那老师是假教,学生当然是假学。所以有时听到学生说老师上课很精彩,讲的很生动,就是课后我们题目都不会大做。

 

所以上课不要像罗永浩那样扯情怀,做一锤子的买卖;也不能像于丹那样给学生灌没营养的鸡汤,不管什么事情,生活都是美好的,么么哒;胡锡进的叼盘功夫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二,至少可以指鹿为马。

 

解题,解题,解题,上课永远要以解题为中心。有人担心会不会太枯燥了。学习,和生活工作其他事情一样,大部分时间对大部分人而言是枯燥的,只是有人乐在其中,而有人难以承受。

 

为了避免枯燥,教师在设计题目可以灵活多变,不一定要原封不动照搬高考或学考题目。毕竟学生在课堂上是训练,还不是实战。

 

所以说上课讲题的老师是合格的老师,把题目讲的深刻或举一反三或者生动的老师是好老师。学生以解题为中心的学习当然是真学了。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