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注册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倪伟《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5

发布者:倪伟发布时间:2021-03-09 20:41:17阅读(2079评论(0

寒假期间,我仔细阅读了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的专著《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中的章节。本书作为《教育走向生本》的延续,全书三百多页,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没有枯燥的统计数字,字里行间洋溢的是对千万教育同仁更新教育理念的期待,是对美好教育的愿景。可谓这是一本通俗易懂又哲理深长的教育专著。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生命的情感。”翻开郭思乐教授著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开篇就读到了这令我心动的句子。郭思乐教授在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生命。”“过去的许多改革总是很难使儿童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原因是我们的习惯,我们原有的关于教育、教学、教师、儿童等的种种观念,都不能摆脱师本教育的框架。我们总是认为教育的本体在师生授受之间,而不能接受它在学生身上,基本上是生命在外力的帮助下提升自身,这就是问题的症结。”

生本教育的课堂,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学生的学为中心,不再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在日常听课、课堂评价中,教师们不再特别关注授课教师分析是否到位、清晰,而是更加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的情况。只有学生真正投入学习、不断产生种种思维碰撞的课堂才真正吸引我们,才能看到学生兴奋的脸庞。

“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工作必须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 “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

《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特别强调生本教育,而学习小组就是生本教育重要

的一环。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用不用小组形式,如何看待小组,往往是教者的理念是否放开的现象。教师满足于由自己组织的全班性的讨论,本质上还是不相信学生。实际上,小组是最重要的学习的组织形式。它上连班级,下连个体,儿童的个体学习,可以通过小组的活动得到机会,得到肯定或修正,得到表现,优化,个体、小组和班级,形成了变化无穷的学习链条。  

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和活动性,可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合作、互助、竞争的关系,共同达到成功的彼岸。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忘记学习的艰辛与疲劳,使他们真正在活动中学习,增长智慧,发挥潜能,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当然,小组学习在开始阶段,需要老师的指导。自开展小组教学以来,课堂上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热烈,学生点评到位。课堂上看到的是个性张扬的学生,所以只要我们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学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

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应该是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应该是为了学生自主有效地活动。

读完《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作为一名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我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自己还要不断转变观念,更新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课堂授课方式。另外即使已有了这些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却还有距离。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提出学习的主体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往往使我苦恼,达不到预期效果,发现很多过程流于形式,时效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用户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